2018年4月12日至13日,“2018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暨第七届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大会”在南京召开。这次大会发布了首届中国IC独角兽企业排行榜,入榜企业共20家,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澜起科技”)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良好的市场转化和企业成长性等优势,荣登排行榜榜单之首。
澜起科技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与其创始人杨崇和是分不开的。2004年5月,被称为大陆芯片设计行业“海归第一人”的杨崇和在自己所创办的半导体企业新涛科技被美国艾迪悌公司(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以8500万美元并购,并按照协议约定在艾迪悌工作满3年以后,回国创办其第二家半导体创业企业——澜起科技。
彼时,中国半导体产业界可谓豪杰并起,全国类似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不下500家之多。澜起成立初期便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同时生产数字电视机顶盒芯片和高端计算机的内存缓冲芯片这两种核心技术相同的产品。
如今,大多数企业已经杳无踪影,但澜起科技生存了下来,公司的核心产品---内存接口芯片进入到思科、IBM、惠普等全球著名的互联网公司,是中国真正进到国际前沿,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产品,并成为全球仅有的三家、亚洲唯一可以在服务器内存市场提供内存接口解决方案的芯片公司,获得了在高端服务器核心芯片领域的话语权,对改变高端内存接口芯片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硅谷模式”的中国实践
谈到澜起科技,得从一个关键人物说起,他就是现任澜起科技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杨崇和,被称为大陆芯片设计行业“海归第一人”。
一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培养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类理工科学生,在上世纪80年代出国潮中率先留洋,毕业后留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工作,见识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新千年前后,这批人积攒了足够多的技术沉淀和管理经验,开始陆续从大洋彼岸回到中国创业。
杨崇和便是这其中之一。
1981年赴美,1989年获得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微电子学博士学位。彼时摆在杨崇和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一是去纽约的飞利浦实验室,二是去德克萨斯的德州仪器,三是去硅谷的国家半导体。前两家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待遇条件十分优厚,但他最终因为硅谷的创业环境和学术氛围而选择了硅谷。很明显,杨崇和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学习,而硅谷是美国乃至全球IT创业的前沿阵地,有着一流的创业环境和学术氛围,杨崇和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硅谷一工作就是5年,杨崇和认为,硅谷的工资经历对他来说是一个快速积累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除了这些之外,有两条经验更是令他受益匪浅:一是硅谷的高科技精神,也是一种对工作的态度。这种对高科技事业执着的工作态度在硅谷以外的地方是很难看得到的;二是对市场的敏感度。在硅谷的公司跟随市场,什么有市场就去做什么,没有市场就算技术再牛,也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无人问津。
“在硅谷的5年学到的东西让自己受用一生。”杨崇和表示。
1997年,在当时的电子亚新部长胡启立和华登国际投资集团茅道临的支持下,杨崇和回国创业,创办新涛科技(在硅谷成立,由上海华虹微电子集团、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公司——华登国际投资集团、日本野村证券公司等共同投资940万美元),新涛科技主要开发通信芯片。同时他也带回了“硅谷模式”,利用风险投资来创业,在今天互联网时代,这种模式已十分普遍,不过在当时还算是首创。
“中国的优秀人才和巨大市场终将带动整个集成电路业的发展。而且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大陆没有理由不能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起来。”抱着这样一颗“中国芯”,杨崇和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归国之路。
杨崇和提到,“在硅谷最热的时候,同事朋友们都笑话我回国走错了。上个月我去硅谷开会,他们又认为我回国走对了。其实我从1994年回国以来一直就没有后悔过,因为我坚信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一定会发展起来,中国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图为澜起科技荣誉墙
1999年4月,新涛拿下了日本松下公司的订单,成为首个走出国门的芯片,开启了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发达国家的先河。
杨崇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还是2001年在股市低迷的时候,以8500万美元的“天价”将创办4年的新涛半导体有限公司卖给艾迪悌公司。这应当是大陆半导体产业的第一笔国际并购案,名列2001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之一。虽是并购案,却开创了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先河。这也让国际风险投资商看到资本退出机会,纷纷进军国内半导体行业,直接带动了该行业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在此之前,半导体大多是以国家资金扶持为主。
新涛被收购之后,依据协议,杨崇和在三年后的2004年创办自己的第二家公司澜起科技。“那会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的芯片公司和风险投资了。”杨崇和说。
但是,与其他芯片公司不同的是,澜起一开始就选择了两条腿走路,同时开发用于数字电视机顶盒芯片和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内存接口芯片。杨崇和希望借面向不同市场的产品来平衡风险,当然这两种产品所涉及的核心技术是相同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澜起一开始的选择是对的。
“技术+市场”的中国应用
杨崇和认为,芯片厂商获得成功离不开“技术+市场”两大要素。技术积累是一件必须完成而又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回国之前杨崇和就已经在美国国家半导体等公司从事研发半导体研发。在市场选择上,杨崇和认为赶上了国家推广数字电视和云计算成为趋势的好时候。
从2004年成立到2005年推出首款DDR2(DoubleDataRate双倍速率)服务内存缓冲芯片,对于芯片研发而言,澜起似乎在大踏步前进。“但是由于上市时间较晚,并没有获得客户的青睐更不要说大规模使用了。”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杨崇和也很苦恼。
澜起科技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梁铂钴为我们解释,内存接口芯片不同于其他领域,想要进入主流市场就必须通过严格的认证:首先经过服务器处理器厂商的认证,然后须经过内存条提供商的认证,最后还要经过服务器厂商的认证。“经过这三轮认证后才能获得合格的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资格,但是有资格未必能获得客户订单,就像我们的DDR3到DDR4再到DDR5,十年磨一剑才有现在的市场地位。”梁铂钴如是说。
2010年,澜起推出的基于DDR3的服务内存接口芯片M88SSTE32882H0,这款芯片终于抓住了行业的尾巴,“通过了上面谈到的三个必要认证,很遗憾的是这一次澜起还是没能赶上潮流,市场还是没有突破。”梁铂钴回忆,至2011年该款芯片的出货量超过100万片,但这些营收并不足以让澜起实现盈利。
2013年澜起推出DDR4服务器内存缓冲芯片,并第一个获得英特尔的认证,到2014年内存接口芯片营收占据公司整体营收的半壁江山。
“自2005年发布首款DDR2内存缓冲芯片M88MB3000以来,到2015年先后发布了3款基于DDR3的服务器内存接口芯片,6款基于DDR4的服务器内存接口芯片,成为全球唯一在DDR3和DDR4得到英特尔认证的公司”,梁铂钴颇为自豪的说,“也是全球首家可以量产DDR4寄存时钟驱动器芯片的公司,其主要客户为三星、海力士、镁光等国际主流内存厂商,主要用户为惠普、IBM、戴尔等服务器厂商。”
十年磨一剑,今天的澜起科技是全球唯一可提供从DDR2到DDR5内存全缓冲/半缓冲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澜起科技发明的DDR4全缓冲“1+9”架构被中国电子设备联合委员会(JEDEC)采纳为国际标准,其相关产品已成功进入全球主流内存、服务器和云计算领域,并占据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澜起终于在全球内存缓冲芯片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2016年6月,中国电子学会在北京召开了澜起科技完成的“低功耗DDR系列内存缓冲控制器芯片设计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突破了动态时钟分配管理、低功耗高速收发器、低延迟输出驱动器与高灵敏度输入接收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DDR内存缓冲控制器领域的芯片设计和产业化水平。同年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图为澜起科技实验室
“该产品是澜起科技利用专有的高速、低功耗等设计技术,为新一代服务器平台提供的高性能内存接口解决方案。”梁铂钴介绍,“该产品已通过英特尔等业界知名CPU厂商的严格认证,并被三星、海力士、美光和金士顿等内存条厂商广泛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在实现这个目标期间,公司的收入就主要依靠机顶盒业务。”杨崇和颇为无奈的表示,这也是上面为什么说澜起一开始选择两条腿走路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公司将短期收益与长远规划结合在一起,机顶盒芯片相比服务器内存接口芯片实现起来更加容易,上市要求也没有后者严格,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能在短期内就实现收益,从而支撑了澜起从机顶盒业务向服务器内存缓冲业务的升级。
高端的技术研发能力、敏锐的市场调查能力、灵活的融资能力,为澜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支撑一切的背后,是人才与创新!
“澜起科技是国内少有的拥有国际团队、具备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核心技术、占领国际高端市场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杨崇和非常骄傲地表示,“我们每年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9%。”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据介绍,澜起科技拥有一支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团队,包括160多名研发设计人员,80%以上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包括从海外留学归国的博士,从事本行业领域近20多年,拥有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公司正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品牌培育的实力和活力,以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梁铂钴则表示,“目前,我们一是加快技术创新,尤其要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二是强化质量管理,以高质量产品占领市场、发展壮大品牌。三是坚持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为品牌提供智力支撑。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引进技术、管理、市场等企业急需的人才。”
“我们希望不拘一格吸引人才,大力引进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专业人才,培养一大批素质良好的员工队伍。”杨崇和补充说,“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提供大舞台。”
破局“无芯之痛”,提升硬件安全“新高度”
随着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浪潮的兴起,信息通信业的数字化转型正进入深水区,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到。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把数据安全提升到新的高度,为硬件安全带来新的要求。2018年,更是被称为硬件安全的元年。关于如何保证处理器安全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有没有一种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技术壁垒,为用户提供一种能够验证的处理器硬件安全判定方法?“津逮R处理器的出现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杨崇和非常自豪的表示,“津逮R处理器基于英特尔x86架构,集成了清华大学动态安全监控(DSC)技术,再配合澜起混合安全内存模组(HSDIMM),可为服务器提供芯片级的动态安全监控功能。”
杨崇和介绍,“津逮R是澜起科技开发的新型数据中心计算引擎,它融合了澜起科技的混合安全双列直插式内存模组(HSDIMM)、清华大学的可重构技术处理器(RCP)模块,以及英特尔的高性能至强处理器,具有动态重构、局部重构、支持处理器卸载功能加速等特性,能够充分应对多元化的互联网数字服务需求,是开创性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津逮平台自主可控,满足中国市场对本土数据中心应用的需求。”
时光回溯到2016年的1月21日,澜起科技和清华大学、英特尔公司三者在北京正式签署联手研发新型通用服务器——津逮RCPU的协议。时任亚新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在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表示:“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以CPU为代表的高端通用芯片。很高兴看到清华大学的可重构计算技术能够与英特尔公司全球领先的处理器技术结合,共同研发全新的CPU架构。也很高兴看到有澜起科技这样的中国本土优秀芯片企业加入这一合作。本次合作旨在开展具有中国元素的原创性处理器技术研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芮晓武则认为:“中国电子旗下澜起科技在存储控制芯片等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本次同清华大学和英特尔公司合作,将有力提升整个通用CPU领域的研发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为中国及全球市场通用高端芯片的发展做出重要战略支撑。”
“一方面在CPU性能上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另一方面通过RCP和HSDIMM的组合实现CPU运行时硬件行为的安全可控。”杨崇和表示。
三方开发出安全可控CPU,并结合澜起安全内存模组推出安全可控的高性能服务器平台,在业界首次实现了硬件级实时安全监控功能,可在信息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架构还融合了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的先进异构处理器计算与互联技术,可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各种应用提供强大的综合数据处理及计算力支撑。
“津逮®CPU是全球首创高性能、异构、高安全的服务器平台解决方案,将从芯片级提升信息安全等级。目前,澜起科技是全世界第一家能在内存上实现芯片级数据保护的公司。”杨崇和对津逮®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充满信心,“同时,相比软件级保护,津逮®CPU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器性能上的损失,不影响应用速度,特别适用于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和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7年4月12日,澜起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生态联盟通气会”,与数十位来自合作伙伴的嘉宾分享了其针对新一代数据中心处理器平台“津逮”的相关规划。吸引了包括联想、惠普、百敖软件、新华三等企业的加入,“子晋联盟”正式成立。海纳百川,与国内外的知名厂商合作,澜起如虎添翼,核心技术进一步突破。
2017年5月2日,澜起科技偕同清华大学及英特尔公司召开发布会,发布其面向数据中心应用的安全可控津逮RCPU软硬件参考开发平台,向安全可控服务器商业部署迈出关键步伐。
“这次发布是津逮平台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有效验证了系统关键软硬件模块的功能,为2018年实现津逮平台的商业化部署铺平了道路。”杨崇和表示。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全球信息安全局势的发展,对于服务器CPU的安全可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津逮®CPU采用系统封装形式集成了清华大学的可重构计算芯片、澜起科技的安全内存接口和英特尔最新的X86处理器,提升了服务器CPU芯片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攻克服务器CPU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大力发展非对称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是实现安全可控的有效途径。清华大学与澜起科技强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在CPU安全架构技术上努力探索,实现CPU的行为可控和品牌可控,为CPU的安全可控提出了一条与以往不同的技术路径,值得赞赏。”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副巡视员邱钢如是说。
2018年10月16日,澜起科技再出大招,在开放数据中心峰会(ODCS)上发布了津逮®CPU、混合安全内存模组(HSDIMM)、可重构计算处理器卡(RCP AIC)等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及其关键技术,并宣布津逮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新华三、联想、长城和宝德等津逮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也将于会后陆续发布搭载津逮平台的相关产品,广大用户即将体验到津逮商用终端产品的卓越性能和独有的安全特性。
“处理器动态安全监控技术成功迈向产业化。以津逮平台为基础的系列产品的陆续推出,将会有力地推进津逮这一中国本土的安全可信可控平台的应用,推动服务器、数据中心领域的变革步入一个新时代。”会上,清华大学刘雷波教授激动的表示。
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在当天举行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中,澜起科技津逮®处理器平台采用的“动态安全监控技术”(DSC) 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是由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几十名专家从全世界近千项互联网领域创新成果中投票选举产生,涵盖经相关权威机构认定的理论成果、最前沿的技术成果、最具影响力的产品和最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对入选,杨崇和的话语里充满激动。
目前,联想、新华三、长城电脑、宝德等服务器OEM厂商已相继采用澜起科技的津逮CPU及其系统解决方案,开发出了系列高性能、安全可信可控的商用X86服务器产品。同时,澜起科技也在持续与英特尔、VMware、中标软件、百敖、三星、海力士等合作伙伴一起推进围绕津逮安全可信可控x86平台的软硬件生态建设。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津逮处理器平台的全面应用推广以及相关软硬件生态产业的发展,互联网、能源、电信、金融等重要行业的主流计算基础设施将得到切实有效的安全保障,让国人安心畅享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创新应用。
破局“无芯之痛”,澜起科技在数据中心高端芯片领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实现了从内存接口芯片到津逮®服务器CPU及平台的新跨越。同时,这一架构还融合了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的先进异构处理器计算与互联技术,可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各种应用提供强大的综合数据处理及计算力支撑。
“未来澜起科技将成为全球知名的、国内排名前10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并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在服务器内存接口芯片领域,公司的相关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标是不断巩固技术领先地位,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保持全球细分领域的第一位。”杨崇和和他的澜起科技志存高远,“同时,澜起科技要发挥领先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抓住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机遇,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找准突破口,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